随时随地了解顺义大小事
北京顺义微信
北京顺义APP
扫码
关注

顺义乡村就是这么美!

2020年10月19日 09:15:52
点击上方“顺广传媒”可以订阅哦!


顺义乡村

就是这么美


       顺义区融媒体中心消息  顺义乡村景美、人美、村庄美,美得文化底蕴浓厚,美得各具特色。

       如今的顺义乡村格外让人神往。远望去,浅山依依,绿水潺潺,成行的树木与农田浑然成景;走近看,大街小巷绿树掩映繁花盛开,房前屋后整洁有序,乡间小道洁净通畅;底蕴浓厚的乡村文化述说着“乡愁”,村域产业焕发着新的生机,农民幸福的笑容里传达着真挚问候。

景美

       山、水、林、田、路等自然景观是人们休闲旅游关注的主要元素。在顺义乡村,这些生态景观人们都可以欣赏到。

舞彩浅山秋景美不胜收。

       近年来,顺义区加速生态文明建设,打造“舞彩浅山”特色旅游品牌,目前已成为人们休闲旅游健身的一个好去处。将车停靠在木林镇茶棚村舞彩浅山停车场,顺着山势,沿着步道,便将游人引入浅山深处。这里有满山的灌木、遍地的野花、水榭亭台、芦苇荡、木栈道、独木桥……春夏时节的浅山,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景象;秋天的浅山层林尽染,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油画;冬天的浅山银装素裹,安静美好。大自然在这里画出“青山一脉舞彩绸”的美丽画卷。

       浅山脚下,茶棚村还有一大片花田,春季种植油菜花、秋季种植向日葵,形成了千亩花海景观。花田设有三处双层观景台,让人们可以将美丽景色尽收眼底。金灿灿的花海与绿意盎然的山体构成的美景,每年吸引很多游客前来打卡。

       绿水绕城郭,清风拂面来。顺义区水系丰富,流经很多村庄,为顺义乡村增添了不少灵气。近年来,顺义区不断改善水生态环境,结合黑臭水体治理、小微水体治理、农村治污工程等,不断改善百姓身边的水环境,努力构筑人水和谐的宜居新家园。在张镇无名河畔,村庄、树木、河流相映成景。以前,沿线村庄居民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无名河,为改善村居环境,张镇通过建设截污管线、埋设玻璃钢污水收集罐等措施,集中整治无名河沿线小散排污口或雨污合流口,切实解决污水直排入河问题。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村庄内原先脏乱臭的小沟、小渠、小池塘,如今逐渐明亮了起来,变成美丽乡村的“微景观”,成为一道道百姓身边有灵气、有生机的“风景线”。

       顺义是现代农业大区,来到顺义乡村,风吹麦浪、瓜果飘香的田园景象,让居民可以体验一种野趣,回味一份乡愁。春耕时节,在赵全营镇万亩示范方的田野里,冬小麦绿油油的一片,为大地披上绿衣,喷灌机来回运转浇灌着麦田。夏收来临,田野里又是一幅风吹麦田千层浪的景象,现代化的小麦收割机、打捆机、码垛机等机械在田间来回运作。

       一年四季,顺义乡村的田间地头里果蔬飘香。这得益于近些年顺义区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和农产品附加值的各项举措。顺义区通过建设提升示范村、美丽休闲乡村、星级园区、农业品牌,举办农产品推介会、农事节庆活动等方式宣传推介优质农产品,大力发展农业休闲旅游等新业态;通过“百名农业专家兴顺工程”,建立“农业专家+基层农技人员+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科技入户模式;通过实施农业互联网、数字菜田等信息化项目,不断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如今,一辆辆运输车将樱桃、西瓜、番茄等瓜果蔬菜运往市场,送到市民餐桌上,农民的腰包也随之鼓了起来,脸上的笑容也更加灿烂。一年四季的丰收美景,让农民的获得感越来越强,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让人流连。

村美

       畅通的道路、怡人的路旁风景、点缀在村庄的精致景观和休闲场所……顺义农村的居住环境越来越讲究,村容村貌大变样。

石家营村干净整洁的街道。

       穿梭在北石槽镇的乡村间,绿色时刻萦绕在身边。北石槽镇充分利用边角地、废弃地和闲置地进行绿化、造林,将一处处小微绿地与村庄紧紧相连,把绿色送到百姓家门口。从怀寺路右拐进入北武路,路两侧的地块内种满了各种树木,野花点缀其中,迎风起舞。“村子被绿树包围,便多了份宁静,也有了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村民刘开艳说。目前,北石槽镇16个村均为市级“生态文明村”,北石槽镇荣获“全国环境优美镇”称号。绿色成为北石槽镇那一抹最动人的色彩。

       在顺义有一个被称为“花园村庄”的村。村里有占地面积20多亩的4个公园,供村民休闲娱乐;有一条1500米长的海棠大道,贯穿村落;有一片占地200亩的油菜花海,花开时节美不胜收……这个村就是赵全营镇忻州营村。“我们村的变化是从环境整治入手的。从2008年开始,村里先后修建、扩建了街忻、怡忻、京承汇、顺忻4个公园,公园面积超过20亩。”忻州营村党支部书记张志杰说。记者发现,公园内绿植、长廊、凉亭等点缀其中,营造出宜人的休闲空间。“我们的村子是花园。这几个广场让老百姓休闲娱乐有地方去了,很多邻村的村民也会来这里遛弯儿、跳广场舞,即使冬天也很热闹。”村民王瑞荣自豪地说。村内的海棠大道,春天满眼的白花,夏天两行绿色,秋天挂满红红的果实,春华秋实为村里增添了不少惊喜,让拓宽的道路更加美观。

       走进马坡镇石家营村,干净整洁的街道,气派的小洋楼,随处可见的鲜花绿植,独具特色的千米绿色文化长廊,这些总让人忍不住艳羡这大美的乡村生活。村民胡玉芬告诉记者:“能够有这样舒适宜居的环境,垃圾分类可以说功不可没。”据了解,石家营村经过多年的探索,现在已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的垃圾分类闭环机制。村民将垃圾分类投放到家门口的厨余垃圾或其他垃圾桶内,保洁员每天上门收运,并运送至村内集中回收点,之后再由镇里统一转运处理。垃圾分类不仅提升了村庄环境,也提高了村民的文明素养,形成了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村民胡朝生说:“环境好了,大家脸上的笑容都多了,走到哪里都觉得赏心悦目,神清气爽。”

       李桥镇南庄头村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全面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一条街道上,记者看到许多家门前都有一块精致的小绿地,绿地上种有几棵树,别有一番意境。村内曾经的垃圾池被改造成了小景观,与村舍街道景观更加协调。在街道胡同内,设有指示牌,上面写着这条街巷负责人、“两委”干部、党员等信息。这样的环境变化,得益于科学有序的规划方案、长效的管护机制、大事小事大家一起协商的党群议事厅,以及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群众百姓积极参与的管理格局。在全村的共同努力下,修建下水管道,修缮街道路面,规划停车位,垃圾分类、绿化美化,建立微型景观……一项项环境整治工作在村内有序开展,形成了“房在园中、人在画中”的美丽乡村景象。

       绿树红花掩映庭院,整洁的民居错落有致,漫步在顺义的乡村,让人心旷神怡。

人美

       建设舒适宜居、和谐淳朴的美丽乡村,离不开村风、民风、家风的良好建设。近年来,在创建文明城区的道路上,顺义的乡村间也刮起了文明之风,奏响了人美、家和、积极向上的幸福旋律。

燕华营村村民不定期清扫无名烈士纪念园。

       在顺义,《村规民约》发挥着大作用,从房前屋后环境到养狗注意事项,从新建或翻建房屋到出租房屋管理,都写在《村规民约》中,它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约”出农村新气象。在赵全营镇燕华营村,有一个无名烈士纪念园,26名无名先烈遗骨长眠于此。同心共建、红色基因、革命精神、党员作则、世代传承等《村规民约》里的内容已内化于村民内心,践行于日常生活中。“纪念园我们没有安排专门的人来打扫,但一直很干净,因为村民们一早一晚都会主动来打扫。”燕华营村党支部书记王金龙告诉记者,“我们村有一位曾参加过抗美援朝八十多岁的老人,他天天都来这儿打扫,他的举动给村民起了很好的榜样。”

       为了促进村民关系和谐,形成和美、幸福的乡村景象,有些村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了别具特色的管理机制。马坡镇石家营村设立“婆媳澡堂”,为年轻人搭建孝老爱亲的平台,儿媳妇陪婆婆、儿子陪父亲、孙子陪爷爷、孙女陪奶奶、家里没有老人陪着邻居,通过洗澡拉近婆媳之间、邻里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同时,该村还通过设立精神文明奖、老人操心费,打造“家”文化乡情村史陈列室,制作《和谐石家营》村歌等举措,营造和谐文明的村风。此外,南彩镇河北村的“孝老爱亲好榜样”、高丽营镇一村的“五个十佳评选”、北石槽镇的“最美北石槽人评选”等活动,以及各村绘制的文化墙、建设的村史馆等,都在春风化雨中酝酿着好家风、好村风,家庭的和谐之道、夫妻的和睦之美、孝老的天伦之乐等幸福故事时时都在顺义上演。

       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们原本的正常生活,各村的党员、网格员、村干部以及普通村民,有夫妻,有婆媳,更有全家人齐上阵……从大雪纷飞的冬天到烈日炎炎的夏天,值守人员一直坚守在村口;网格员化身“跑腿员”,为居家观察人员采买生活所需;还有一批可爱的村民、党员,义务讲解防疫知识,为防疫值守人员义务理发……

       美不仅体现在人的外貌,更源于人的内心。一个个善良、勇敢、不断进取的种子在顺义大地上生根发芽。

文化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顺义区注重挖掘传统文化、留住“乡愁”。文化让顺义乡村焕发新生机。

市民来到前鲁各庄村体验插秧。

       北小营镇前鲁各庄村是张堪文化的发源地。近年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前鲁各庄村规划先行,明确了“汉风古韵两千载,北方水稻第一田”的发展定位,成立了北京箭杆河边专业合作社,恢复种植水稻200余亩。同时,该村将前鲁鸭场改造为张堪农耕文化园,其中以钟楼、太守府、农耕学堂、农耕园、稻田等场景还原的手法,展现顺义农耕文化悠久的历史;并通过打造水稻插秧节、水稻收割节、油菜花节、冰雪嘉年华等活动,在传统农耕习俗的基础上增添更多文化性、趣味性与参与感,让传统节日文化、北方水稻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以不同形式得以完美演绎,满足不同群体的休闲娱乐需求。“稻田是童年的记忆,是现在的乡愁。想通过一些努力把父辈的种植经验和农耕文化传承下来。”北京箭杆河边农业科技发展专业合作社社长刘晓辉说。

       在杨镇的乡村,有一群非遗传承人和传统的老手艺人,弘扬着传统文化,坚持与执着。柳编、压花葫芦和毛猴、龙灯会、骨雕、曾庄大鼓等多项非遗文化,在杨镇都有人在默默地坚守着。胡井良是杨镇张家务村村民,同时他也是一名柳编高手,传统柳编的手艺已伴随他走过了大半辈子。“做柳编的材料是柳条,编织簸箕、巴斗这类农用品,另外还需要竹子和尼龙线这两种辅料。冬天和春天风干物燥,如果不保湿,柳条就会干裂断掉,那就编不成了,所以得提前将柳条浸泡一晚。”胡井良说。柳编的活儿是个苦差事,常年蹲下身子干活,再加上用尼龙线、牛筋线勒紧柳条需要较大的力气,胡井良的手有很多裂纹。尽管现在柳编利润极低,胡井良始终不愿放弃自己坚守了一辈子的事业。他说要把这种民间手艺坚持到自己不能动的那一天。

       近些年,张镇灶王文化节办得有声有色。每年,灶王文化节通过一系列不同模块的精彩活动,呈现“来顺义过大年”的喜庆气氛,成为过年期间周边市民游玩的好去处。在这里,市民除了可以欣赏到多样的民间技艺绝活,还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灶王爷与灶王奶奶的系列文创衍生品,既有灶王爷、灶王奶奶酒,还有灶王爷新春大礼包、顺心顺意灶王十二生肖钥匙扣等特色年味儿商品。

特色美

       顺义乡村美得各具特色,百花齐放。

盛开的油菜花与浅山相映成景。

       赵全营镇北郎中村以花卉产业为载体的观光休闲农业既带动了村域经济发展,也让该村产业完美转型升级。目前,北郎中村已建成中草药园、花木中心、森林氧吧、农耕园等供游客参观体验的园区,开展的科普教育、休闲观光、名优花卉展览、文化传播等活动,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中草药园里种植有上百种中草药,游客参观学习之余,还可以购买中草药盆栽等衍生品,体验耕种、手工研制草药等活动。文化与产业相结合,既带动村域产业转型升级,又能增加村民收益。”北郎中农工贸集团副总经理刘雪利说。在50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里,各色的鲜切菊映入眼帘。“我们建立了智能化花卉物流配送中心、二维码产品溯源系统,与北京农林科学院和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合作,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发展精品花卉和高档花卉,通过科技手段、利用高校资源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刘雪利说。北郎中村已经举办了两届迎春花展,今年春节期间的花展以蝴蝶兰为主,将园艺、情感、艺术与生活紧密结合,充分展示了北郎中“一村一品”的建设成果。

       龙湾屯镇柳庄户村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村庄。该村拥有多个旅游景点功能区,包括葫芦艺术庄园、欧菲堡酒庄、分享收获农场等,游客可体验火绘葫芦制作过程,采摘有机蔬菜,品尝欧菲堡酒庄特色菜肴,在乡村的慢时光中体验休闲时光。在该村发展多年的企业已经跟村民们产生了感情。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村里都会举办包粽子、赠书等纪念活动,今年因为疫情,没办法举办活动,而分享收获农场却仍心系村里的百姓,在今年端午节期间,农场为该村村民送去了芹菜、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共计0.4吨。“感谢父老乡亲对农场的支持,让我们在这个北京最美乡村站稳了脚。祝他们幸福安康。”农场工作人员感激道。

       文化,已经成为高丽营镇一张响亮的招牌。近年来,高丽营镇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吸引了雅昌、华江文化、唐自头影视基地等文化企业入驻,并自发形成了火鸡厂艺术区等艺术人才集聚区。高丽营镇的乡村大多有了文化驿站,根据村民所需设置了多功能活动厅、儿童之家、妇女之家、图书室、棋牌室、文体广场等活动场所,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同时,为了让本土文化得以传承,高丽营镇出台相关政策,激励群众文化体育“特色品牌”活动广泛开展。服务设施逐渐完善,文创产业加速引进,再加上政策的激励,文化氛围在高丽营镇的乡村越来越浓。“以前,村里老年人的生活比较单调,基本就是哄孩子、聊家常,现在可大不一样了。村里建了文化驿站,里面的活动特别丰富,评剧团、手工课、健康讲座我都爱参加。而且我们村的评剧团可是出了名的棒,过年过节举办活动,很多时候都座无虚席。”一村村民杨桂兰骄傲地向记者介绍。

  “各美其美”推动顺义农村地区“美美与共”,让美丽乡村连线成片。

记者 张璐

摄影 张璐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



Copyright @2002-2020 Beijing ShunyiTV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顺义区融媒体中心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编号:340100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9466677 举报邮箱:gdzx@bjshy.gov.cn